如何在枷锁中假装自由——表达与负面推测

说花美就会有人说“也有不美的花”。

预想到会有这种抱怨于是写“既有美丽的花也有不美的花”。这已经是废话了。

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

铃木光司

很抱歉开头就引用了不是那么讨喜的一句话,这句话本身说的并不错,但是可能因为你不太喜欢清新的日本风格或者看到一些人刷这句话的太多次,又或者这句话读起来带点鸡汤的味道,总之无论如何,这句话本身都不是重点,是在无需劳心去评价。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表达,有表达就会透出一个人的思维。我自以为每个人,特别是经常上网的人,都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根据我的切身体会,十几年来网络上都充斥着各种不负责不友善不公正的言论,曾经美好过的论坛、社区、贴吧、知乎、博客、微博、微信等等,慢慢地都被这种言论淹没,更别提流量时代商业化内容的泛滥,你几乎没法轻松愉快的“上网冲浪”,甚至于这种网络式的表达习惯思维习惯,已经被大面积的带入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一步一步影响着人们的处事生活习惯,再加上教育的缺失或者说选择性忽略…网络和教育不是今天的主题,今天我只想说说作为一个个体,如何在社会舆论病肆虐的时代(国度),保持相对的健康。

首先,请保持理性。这并不是抛弃感性,我只是想说在表达时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有表达就会有聆听,表达者但凡想要给聆听者传达友善舒适的信息,就必须要有同理心。注意,这并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没有理性你就无法超越自我的束缚,也就更无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其次,就是尽量不要做负面推测(这本是一个小点,但由于当今人们几乎是不在意这一点的,只能上升它的重要度了)。

这里我说的“负面”,指的是凡是不利于客体的方面,而“推测”,指的是无端的没有根据的推测。

以开头的引言为例:

A:多美的花。

B:也有不美的花。

可以看到,A的发言是纯粹的表达,直抒胸臆的表达,不可避免地无法涵盖所有的情况。而B此时的言论,可能已经带有了负面推测,即B推测A认为所有的花都是美丽的,不存在不美丽的花。所以B补充强调了“也有不美的花”。

而实际上,B并没有证据说明A真的认为所有花都是美丽的,他只是推测到了这一种负面的情况,并没有推测正面的情况,而且不论正面和负面,他都是没有证据的。B这种情况,时常被认为是一种“杠精行为”。但实际上这种负面推测带来的发言,远比那些显而易见的杠精发言要多得多,而且隐晦的多。比如阴谋论的发端,就是一种负面推测。

人对于负面刺激的感受是要强于正面的,这可能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能吧。但是我们人类拥有的道德,就是超越本能的存在。古代的哲学家们经常会遇到意见相左的情况,但是他们能积极的想到正面的推测来警示自己不要只做负面推测,就像思想的比武,武术家不会因为自己战胜了残疾或是虚弱状态的对手而感到成就感,相反他们最想挑战和战胜的是完美状态下的对手。争论中也一样,只会抓微不足道的漏洞,并且越扯越大的人,即使在面子上赢过了对手,他也从未赢得辩论。

你只是想反驳我而已,你能反驳得了事实吗?

留下评论